鈦元素的發展歷程
發布日期:[2019-11-25] 點擊率:鈦元素在現代的工業中,得到越來越的使用,那么鈦元素到底是怎么發展的,下面簡單介紹下,鈦元素發現于1789年,1908年挪威和美國開始用硫酸法生產鈦白。
1910年在試驗室中一次用鈉法制得海綿鈦,1948年美國杜邦公司才用鎂法成噸生產海綿鈦---這標志著海綿鈦即鈦工業化生產的開始。
中國鈦工業起步于20世紀50年代。1954,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開始進行海綿鈦制備工藝研究,1956年國家把鈦當作戰略金屬列入了12年發展規劃,1958年在撫順鋁廠實現了海綿鈦工業試驗,成立了中國一個海綿鈦生產車間,同時在沈陽有色金屬加工廠成立了中國一個鈦加工材生產試驗車間。
20世紀60-70年代,在國家的統一規劃下,先后建設了以遵義鈦廠為代表的10余家海綿鈦生產單位,建設了以寶雞有色金屬加工廠為代表的數家鈦材加工單位,同時也形成了以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為代表的科研力量,成為繼美國、前蘇聯和日本之后的第四個具有完整鈦工業體系的國家。
1980年前后,我國海綿鈦產量達到2800噸,然而由于當時大多數人對鈦金屬認識不足,鈦材的高價格也限制了鈦的應用,鈦加工材的產量僅200噸左右,我國鈦工業陷入困境。在這種情況下,由當時國務院副總理方毅同志倡導,朱镕基和袁寶華同志支持,于1982年7月成立了跨部委的全國鈦應用推廣領導小組,專門協調鈦工業的發展事宜,促成了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我國海綿鈦和鈦加工材產銷兩旺、鈦工業快速平穩發展的良好局面。
綜上所述,我國鈦工業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期:即20世紀50年代的開創期,60-70年代的建設期和80-90年代的初步發展期。在新世紀,得益于國民經濟的持續、快速發展,我國鈦工業也進入了一個快速成長期。
我們的產品支持定制 如您有任何疑問請聯系我們?